杨旭东委员:
您提出的《关于将昆明市“非遗”融入旅游伴手礼及文创产品的建议》交由我局办理。现将办理意见回复如下:
一、基本情况
近年来,我市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,对群众基础好、有市场前景的织染刺绣、竹木雕刻、金银器制作等传统技艺,通过政策帮扶、资金扶持、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等措施,增强项目自身活力,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。2018年,石林县“彝族(撒尼)刺绣”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。我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10余家企业相继被认定为“中华老字号”“云南老字号”“昆明老字号”。2023年,我市云子围棋制作技艺非遗工坊等3个工坊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非遗工坊。
二、建议办理情况
(一)积极组织参加“非遗伴手礼”评选活动。目前,“非遗伴手礼”评选活动主要由省文旅厅组织开展,在2023年举办的云南省第二届“非遗伴手礼”评选活动中,我市“安宁扎染”“乌铜走银制作技艺”“掐丝珐琅彩画”“杨林肥酒制作技艺”“彝族(撒尼)刺绣”“传统昆明鲜花饼制作技艺”等多个非遗项目作品分别入选优秀日用伴手礼、优秀食味伴手礼、健康伴手礼名单,活动提升了相关非遗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。此外,在2024年6月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活动中,由省文旅厅和市政府主办,市文旅局等相关单位承办的“七彩云南·非遗购物节”活动在市博物馆和官渡古镇分别举办,我市组织多个非遗项目参加,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。
(二)积极开展“非遗工坊”建设,促进非遗产品生产推广。2024年我局联合市人社局、市农业农村局共同组织开展了第一批市级“非遗工坊”认定,目前已完成公示,预计新增17个市级“非遗工坊”。此外,我局正牵头制定市级“非遗工坊”相关管理办法,不断健全完善非遗生产性保护相关政策保障。
(三)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景区、进酒店、进民宿活动。2024年以来,组织各县(市)区遴选群众和游客认可度高、适宜市场化运作的非遗产品,如斑铜制作技艺、传统彝族刺绣、掐丝珐琅彩画、面塑、寻甸牛干巴制作技艺等各类别非遗项目,在景区、酒店、民宿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,开设非遗产品展销区、非遗体验区等,展销非遗产品,让市民游客体验多元文化消费。
三、下步工作计划
下一步,我局将继续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,组织参加“非遗伴手礼”评选、“非遗购物节”等活动,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,开展非遗进景区、进酒店、进民宿,不断推动非遗主题、非遗元素产品开发,鼓励引导企业打造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。同时与各新媒体平台主播、机构及高校合作,加大宣传推广力度,提高非遗项目市场融合度,促进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。
感谢您对昆明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支持。
(联系人及电话:赵占良,0871-65379064)
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
2024年6月27日